遥想天台路,悲笳惨暮云
遥想天台路,悲笳惨暮云释义
【悲笳】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二:“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宋苏轼《至下马碛憩于怀贤阁》诗:“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元揭傒斯《重饯何太虚》诗:“结軫赴悲笳,凝酸属哀角。”清吴伟业《临江参军》诗:“四野多悲笳,十日无消息。”典
【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感切,音黲。痛也。《詩·小雅》憂心慘慘。又毒也。《史記·酷吏傳贊》雖慘酷,斯稱其位矣。又《集韻》楚錦切,音墋。義同。又叶七各切,音錯。《詩·大雅》昊天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遥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晋陶潜《游斜川》诗序:“遥想灵山,有爱嘉名。”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元刘因《经古城》诗:“遥想豪杰场,抚已增慨然。”《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遥想一九七六年的金秋,我那时曾是多么稚气和天真。”
【天台】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胡三省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三臺”。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程元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明郑仲夔《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山名。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明杨珽《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天台路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