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

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

诗句读音
精意绕山川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īng yìràoshān chuān
尧心知稼穑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áo xīnzhī|zhìjià sè

尧心知稼穑,精意绕山川释义

【精意】1.专心一意;诚意。《国语·周语上》:“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宋范仲淹《推委臣下论》:“圣帝明王,常精意於求贤。”宋陆游《书愤》诗:“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2.精深的意旨。唐韦应物《石鼓歌》:“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唐之晚年,诗人无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之精意,而未尝专用力,故简洁涵畜,不及惜抱。”3.犹精神。宋范仲淹《睦州谢上表》:“喘息奔衝,精意牢落。”清刘大

【绕】《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又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又《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山川】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唐沉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陈毅《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2.借指景色。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孔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

【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南朝宋范晔《乐游应诏》诗:“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南朝梁沉约《应诏游苑饯吕僧珍》诗:“我皇秉至德,忘己用尧心。”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明李贽《初潭集·师友一》:“孔之疏食,颜之陋巷,非尧心歟!”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稼穑】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艰难。”《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史记·货殖列传》:“好稼穡,殖五穀。”唐薛存诚《膏泽多丰年》诗:“候时勤稼穡,击壤乐农功。”2.指农作物;庄稼。《诗·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穡卒痒。”朱熹集传:“又降此蟊贼,则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唐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穡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