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枝巧插青鸾扇,玉蕊斜欹白鹭巾
诗句 | 读音 |
---|---|
玉蕊斜欹白鹭巾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yù ruǐxiéqībái lùjīn |
瑶枝巧插青鸾扇 | 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áo zhīqiǎochāqīngluán shàn |
瑶枝巧插青鸾扇,玉蕊斜欹白鹭巾释义
【玉蕊】“玉蘂”。1.玉的精英。《汉武内传》:“王母曰:‘昌城玉蕊,夜山火玉,有得食之,后天而老。’”晋庾阐《游仙诗》之八:“朝餐云英玉蕊,夕挹玉膏石髓。”南朝梁庾肩吾《东宫玉帐山铭》:“玉蕊难移,金花不落。隐士弹琴,仙人看博。”2.即玉蕊花。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群音类选·端正好·游春》套曲:“牡丹亭娇容腻粉,芍药圃浓香艳蕋,玉蕋山茶间紫薇。”清方文《红豆》诗:“花似扬州玉蘂开,实如南海紺珠来。”参见“玉蕊花”。3.指花苞。宋梅尧臣《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玉蕊圻蒸粟,金房
【斜】《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于遮切,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里。又《集韻》時遮切,音闍。伊雅斜,單于名。又直加切,音秅。義同。
【欹】《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 从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巾】《集韻》《韻會》《正韻》居銀切,音。《說文》佩巾也。《禮·內則》盥卒授巾。《註》巾以帨手。又《正韻》蒙首衣也。《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急就篇註》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頭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釋名》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當自謹修於四敎也。又《正韻》羃也。《周語》靜其巾羃。《註》巾羃,所以覆尊彝。又被巾。《揚子·方言》帍裱謂之被巾。《註》婦人領巾也。又《類篇》衣也。《周禮·春官》巾車。《註》巾猶衣也。《疏》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故訓巾猶衣也。又《正韻》帉也。《說文》楚謂大
【瑶枝】玉枝,传说中仙树的树枝。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金王喆《如梦令》词:“相接,相椄,长出瑶枝玉叶。”
【巧】〔古文〕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絞切,敲上聲。《說文》技也。《廣韻》能也,善也。《韻會》機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山海經》義均始爲巧,倕始作下民百巧。又《增韻》拙之反。《韻會》黠慧也。《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淮南子·主術訓》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又《廣韻》好也。《詩·衞風》巧笑倩兮。又《韻會》射者工于命中曰巧。《孟子》知譬則巧也。又《廣韻》僞也。《詩·小雅》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傳》出言虛僞,而不知慚於人。《禮·月令》毋或作
【插】《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鍤。《說文》刺肉也。《廣韻》刺入也。《前漢·高帝紀》羽檄徵天下兵。《註》魏武奏事云:今邊有警,輒露檄插羽。又《急就篇·師古註》插者,擔也。兩頭鑯銳,所以插刺禾束,而擔之也。《集韻》或作捷。又與鍤同。刺土器也。《戰國策》坐而織蕢,立則杖插。又《集韻》七接切,音妾。搢也。與扱同。又側洽切,音眨。攝也。 从干从臼。俗作揷挿,非。
【青】〔古文〕寈《唐韻》《集韻》《韻會》倉經切,音鶄。《說文》東方色也。《釋名》靑,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書·禹貢》厥土靑黎。《荀子·勸學篇》靑出之藍而靑於藍。又神名。《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靑帝。又州名。《書·禹貢》海岱惟靑州。又鳥名。《禮·曲禮》前有水,則載靑旌。《註》靑,靑雀,水鳥。又木名。《庾信·步虛詞》空靑爲一林。《註》雲笈七籤,玉淸天中有樹,似松,名曰空靑之林。又《廣韻》男靑、女靑,皆木名。出羅浮山記。又果名。靑子,橄欖也。《蘇軾詩》紛紛靑子落紅鹽。又藥名。《本草綱目》空靑,腹中空,
【鸾扇】羽扇的美称。唐李商隐《念远》诗:“皎皎非鸞扇,翘翘失凤簪。”冯浩笺注:“按:《古今注》:扇始於殷高宗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故有雉尾扇,后为羽扇。扇名甚多,‘鸞扇’可通用矣。”《宋史·乐志十五》:“秋风一夜惊罗幕,鸞扇影空迴。”元刘詵《江帆雪影》诗:“却疑冯夷宴未终,舞女犹持白鸞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