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牌刻金字,黄旗书御墨

雅牌刻金字,黄旗书御墨

诗句读音
黄旗书御墨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huáng qíshūyùmò
雅牌刻金字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yǎpái4jīn zì

雅牌刻金字,黄旗书御墨释义

【黄旗】的旗帜。古代军中用旗。《墨子·旗帜》:“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亦为大将的军旗。《尉缭子·经卒令》:“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宋陆游《送汤岐公镇会稽》诗:“黄旗高十丈,大舟凌虚空。”《水浒传》第七八回:“黄旗按中央戊己,镇太将臺,散乱金霞。”《说岳全传》第五三回:“你可同王贵、张显领兵三千,都是黄旗黄甲,从北方杀入接应。”2.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江浦黄旗,匡復之功何远。”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黄旗入洛竟何样,銕锁横江未为固

【御】〔古文〕《唐韻》《集韻》《類篇》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音禦。《說文》使馬也。《徐鍇曰》卸解車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職。《詩·小雅》徒御不驚。又《正韻》統也。《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又《韻會》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書曰御書,服曰御服,皆取統御四海之內。《蔡邕·獨斷》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飮食適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釋名》御,語也。尊者將有所欲,先語之也。亦言職,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馬然也。《禮·王制》千里之內以爲御。《註》御謂衣食。《疏》御是進御所須,故爲衣食。又《廣韻》侍也,

【墨】《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默。《說文》書墨也。《西京雜記》漢尚書令,僕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閒以黍燒烟,和松煤爲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烟墨。宋熙寧閒,張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謂之龍劑。《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爲第一,張遇墨次之,兗州朗墨又次之。又《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凶。又度名。《小爾雅》五尺爲墨,倍墨爲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又五之一,鑿其額,涅以墨書。《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墨。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又氣色下也。《左傳·

【牌】《廣韻》薄佳切《集韻》《韻會》蒲街切,音。《玉篇》牌牓。《博雅》簧牌,籍也。《周禮·天官·職幣以書楬之註》楬之若今時爲書,以著其幣。《疏》謂府別各爲一牌,書知善惡價數多少,謂之楬。又《廣韻》《正韻》步皆切《集韻》蒲皆切,音排。義同。《正韻》標牌,俗呼盾爲牌。又《正字通》牙牌,今戲具。俗傳宣和二年設,高宗時詔頒行天下,謂之骨牌,如博塞格五之類。

【刻】〔古文〕《唐韻》苦得切《集韻》《韻會》乞得切,音克。《說文》鏤也。从刀,亥聲。一曰痛也。《玉篇》割也。又《廣韻》剝也。又《韻會》刻薄,慘覈也。又《爾雅·釋器》木謂之刻。又《韻會》刻,漏也。鍥漏箭,以日晷爲刻,故因謂晷度曰刻。又害也。《書·微子》我舊云刻子。《註》我前日所言,適以害子。又《爾雅·釋獸》豕,其跡刻。《疏》其跡名刻。

【金字】1.以金粉书就之文字。指铭刻于碑石、器物上的文字。《文选·陆倕<新漏刻铭>》:“寧可使多谢曾水,有陋昆吾,金字不传,银书未勒者哉!”张铣注:“金字银书,谓碑铭之书也。”2.指皇帝写的文字。唐张昔《御注孝经台赋》:“金字累累以条贯,银钩歷歷而交映。”唐王建《题应圣观》诗:“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3.见“金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