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驯镌鄙固,切实忌飘浮

雅驯镌鄙固,切实忌飘浮

诗句读音
雅驯镌鄙固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一暮
拼音: yǎ4juānbǐgù
切实忌飘浮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qiè shíjìpiāo fú

雅驯镌鄙固,切实忌飘浮释义

【驯】《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說文》馬順也。《玉篇》從也,善也。《莊子·馬蹄篇註》與物無害,故物馴也。《陸德明·音義》馴,以遵反,或音純。又凡以漸而至曰馴。《易·坤卦》馴至其道至堅冰也。又擾也,從也。《史記·五帝紀》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又《集韻》殊倫切,音純。又兪倫切,音勻。義同。又《集韻》《韻會》吁運切,音訓。《史記·漢文本紀》列侯亦無由敎馴其民。《正義》馴,古訓字。

【镌】《唐韻》《正韻》子全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鋑。《說文》穿木鐫也。《釋名》鐫,鐏也。有所鐏入也。又《廣韻》鑽也,斲也。《揚子·方言》也。晉趙謂之鐫。《前漢·溝洫志》可鐫廣之。《註》鐫,謂琢鑿之。《淮南子·本經訓》鐫山石。《註》鐫,猶鑿也。《抱朴子·臣節卷》昆吾彝器,能者鐫勳。《庾信·枯樹賦》雕鐫始就,剞劂仍加。又《正韻》謫也。《正字通》中外官,降級曰鐫級。又《說文》一曰瑑石也。《正字通》瑑圭璧上起瑑也。今刻石文曰瑑石。又《集韻》將廉切,音尖。錐也。亦作鋑。又《集韻》子兗切,音臇。《博雅》鑿也。

【鄙】〔古文〕《廣韻》方美切《集韻》《韻會》補美切《正韻》補委切,音比。《釋名》鄙,否也。小邑不能遠通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註》都之所居曰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在畿內者。又《地官·遂人》掌造縣鄙形體之法,五酇爲鄙,五鄙爲縣。又《廣韻》邊鄙也。《左傳·隱元年》太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註》鄙,鄭邊邑。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老子·道德經》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又鄙與都對言,朴野也。《淮南子·詮言訓》夫始于都者,常大于鄙。又鄙與仁對,言不通也。

【固】〔古文〕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又《唐韻》堅也。《論語》學則不固。《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又《廣韻》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禮·投壺》敢固以請。《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朱子语类》卷七四:“礼卑是须就切实处行。”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句尊壮而事切实,不减少陵。”明李贽《复焦弱侯书》:“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説者,则安用圣言为耶!”《红楼梦》第九七回:“贾政叫人扶他回去了,自己回到王夫人房中,又切实的叫王夫人管教儿子。”鲁迅《三闲集·怎么写》:“虽然不过是蚊子的一叮,总是本身上的事来得切实。”

【忌】〔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音惎。《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又《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又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又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又戒也。《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又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又忌日,親喪日也。《禮

【飘浮】;飞翔。三国魏阮籍《清思赋》:“若将言之未发兮,又气变而飘浮。”唐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2.指水漂流或物体在水面上漂流浮动。唐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巴金《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听到这消息真赛过飘浮在茫茫大海里的人遇到了救命的船只。”3.浮现。徐迟《牡丹》:“男人脸上,飘浮着一丝看不见的微笑。”4.飘泊。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