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诗句 | 读音 |
---|---|
火轮飞出客心惊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huǒ lúnfēichūkè xīnjīng |
夜半金鸡啁哳鸣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è bànjīn jīzhāo zhāmíng |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释义
【火轮】1.指太阳。唐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宋杨万里《三辰砚屏歌》:“君不见八月十五夜向晨,东方亭亭升火轮。”清黄景仁《苦暑行》:“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鑠大地生青烟。”2.神话传说中形似车轮的团火。亦指燃烧着火的轮子。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火轮起金蛇乱走,鞭梢动骤损驊騮。”《四游记·秦王请祷玄女》:“喷一口法水,化成火轮火箭。”3.汽轮的旧称。茅盾《子夜》一:“过了北河南路口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铁马路’,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张天翼《欢迎会》:“﹝女师校长﹞
【飞】〔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又桑飛,鷦鷯別名。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又借
【出】《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又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又《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又《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又《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又《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又叶敕律切
【客心】之情,游子之思。汉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诗:“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奬。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归。”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唐韩翃《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金元好问《永宁南原秋望》诗:“烽火苦教乡信断,砧声偏与客心期。”赵朴初《木兰花慢·科伦坡海滨旅馆听潮》词:“一夜客心如水,波涛万里乡情。”2.与本心相对之心。清唐甄《潜书·法王》:“是故古人之心,如镜蒙尘;今人之心,如珠投海。本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驚)《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夜半】。《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地震定数》:“一日,宿孙村马铺中,风电阴黑,夜半有急叩门者。”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
【金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唐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白雪遗音·九连环·五更》:“金鸡报晓咿呀哟,五更噯。”2.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齐长广王湛即皇帝位,於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於殿门外建金鸡。宋孝王不识其义,问於元禄大夫司马膺之:‘赦建金鸡,其义何也?’膺之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
【啁哳】形容声音烦杂而细碎。《楚辞·九辩》:“鴈廱廱而南游兮,鵾鷄啁哳而悲鸣。”洪兴祖补注:“啁哳,声繁细貌。”唐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鷄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其人举手指挥,语啁哳不可辨。”
【鸣】《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又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又《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又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