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沾衣露气浓,茂林迥岸月髼忪
| 诗句 | 读音 |
|---|---|
| 茂林迥岸月髼忪 | 平仄:仄 平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三鍾 拼音: màolínjiǒngànyuèpéngsōng|zhōng |
| 夜半沾衣露气浓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yè bànzhānyīlù qìnóng |
夜半沾衣露气浓,茂林迥岸月髼忪释义
【茂】〔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莫切,音懋。《說文》草豐盛。《詩·小雅》如松柏之茂。《易·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註》茂,盛也。又《詩·大雅》種之黃茂。《註》茂,美也。《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註》美材之人。又《爾雅·釋詁》茂,勉也。《周語》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又《白虎通》五人曰茂。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註》本槐里之茂鄕。又姓。《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又與懋通。《前漢·董仲舒傳》《書云》:茂哉,茂哉。又《正韻》音畝。《前漢·班
【林】《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又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又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又《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又《爾雅·釋詁》林,君也。又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又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又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
【迥】《廣韻》戸頃切《集韻》《韻會》戸茗切《正韻》戸頂切,音泂。《增韻》寥遠也。又《廣韻》光也,輝也。 通作泂。俗作逈。
【岸】《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又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又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又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又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又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髼】《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正韻》蒲紅切,音蓬。髼,髮亂貌。或作鬔。
【忪】《廣韻》《韻會》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玉篇》心動不定貌。又驚也,惶遽也。
【夜半】。《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一·地震定数》:“一日,宿孙村马铺中,风电阴黑,夜半有急叩门者。”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
【沾】《唐韻》《集韻》《韻會》他兼切,音添。水名。《說文》水出壷關,東入淇。又《說文》一曰益也。義同添。《徐鉉曰》今俗別作添,非是。又《廣韻》張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漬也,濡也。《史記·滑稽傳》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陳丞相世家》汗出沾背,通作霑。又與覘通。《禮·檀弓》國昭子曰:我喪也,斯沾。《註》沾讀爲覘,視也。又《廣韻》《集韻》都念切,音店。亦水名。又縣名,在樂平。《漢志》屬上黨郡。《廣輿記》太原府樂平縣,本漢沾縣。又《集韻》《正韻》的協切,音跕。沾沾,自整貌。《史記·魏其傳》沾沾自
【露气】水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唐孔颖达疏:“谓之寒露,言露气寒将欲凝结。”唐李百药《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词:“凉生露气湘絃润,暗滴花梢。”
【浓】《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又《說文》露多也。《詩·小雅》零露濃濃。又《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音農。義同。 《玉篇》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