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诗句读音
寄声残暑速拘收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jì shēngcán shǔsùjū|gōushōu
也不多时便立秋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yěbù|fǒuduō shíbiàn|piánlì qiū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释义

【寄声】。《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党项羌掠回鶻贡物,遵诲寄声誚让之,羌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清支机生《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残暑】气。唐沉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白居易《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宋陆游《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宋范成大《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速】〔古文〕《廣韻》《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說文》疾也。《孟子》王速出令。又《玉篇》召也。《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詩·小雅》以速諸父。又速速,不相親附之貌。《楚辭·九歎》躬速速而不吾親。又與通。速速,陋也。《後漢·蔡邕傳》速速方轂。《註》速速,言鄙陋之小人也。《詩》作。又《正韻》鹿之足跡曰速。《石鼓文》鹿鹿速速。籀作遫。速字从辵作。漢典考證:〔《楚辭·九歌》躬速速而不吾親。〕 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 考證:〔《楚辭·九歌》躬速速而不吾親。〕 謹照原書九歌改九歎。

【拘】《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駒。《說文》止也。《徐曰》物去,手能止之也。《廣韻》執也。《易·隨卦》拘係之,乃從維之。《書·酒誥》盡執拘以歸于周。《左傳·僖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又《史記·汲黯傳》弘大體,不拘文法。《前漢·司馬遷傳》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畏。《註》拘,曲礙也。《集韻》或作句。又作。別作佝。又《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擁也。《禮·曲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註》以袂擁帚之前,埽而郤行之。又取也。《禮·曲禮》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也】〔古文〕《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音野。語已辭。《說文徐註》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韻》養里切,同迤。又《六書正譌》古文匜字。註詳匚部三畫。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多时】时间。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鳷鹊亦多时。”前蜀韦庄《女冠子》词:“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宋秦观《春日偶题呈钱尚书》诗:“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少爷起来多时了,在娄太爷房里看着弄药。”欧阳山《高干大·新的方向》:“咱们好好儿来一阵子‘梦湖’,我打罢牌可多时了!”典

【便】《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又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又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又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又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又《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

【立秋】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七、八或九日,农历七月初。《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岁书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