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
诗句 | 读音 |
---|---|
光影冷涵空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guāng yǐnglěnghánkōng|kòng|kǒng |
夜泛南溪月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十月 拼音: yèfànnán xīyuè |
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释义
【光影】1.日光;光辉。《列子·周穆王》:“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唐寒山《诗》之二○三:“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2.光阴,时光。五代毛熙震《菩萨蛮》词:“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明袁宏道《龚惟长先生》:“转盼之间,光影已失。”3.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背上印着繁碎的光影。”4.喻外表,皮毛。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上篇》:“如此读先贤文字,只在他光影边占度,何曾得见古人见地来!”
【冷】《唐韻》《集韻》魯朾切《韻會》《正韻》魯杏切,令上聲。《說文》寒也。从仌,令聲。《六書正譌》別作泠,非。泠乃水名。《南史·齊樂預傳》人笑褚公,至今齒冷。《增韻》淸甚也。又姓。《廣韻》前趙錄南徐州刺史令道,字安義。又《唐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靈上聲。冷,寒也。又《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冷凙。吳人謂冰曰冷凙。令道當作冷道。
【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南切,音含。《說文》水澤多也。《揚子·方言》涵,沉也。楚郢以南曰涵,或曰潛。又容也。《詩·小雅》僭始旣涵。又《集韻》胡纔切,音咸。詩小雅鄭康成讀。又《廣韻》胡感切,音頷。《玉篇》沒也。一曰水入船。 《集韻》或从圅作,从岑作涔。
【空】《唐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崆。空虛也。《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謂之空。又大也。《詩·小雅》在彼空谷。《傳》大也。又盡也。《爾雅·釋詁》空,盡也。《詩·小雅》杼柚其空。又太空,天也。又地名。《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左傳·哀二十年》宋公遊于空澤。《註》空澤,宋地。《史記·殷本紀註》伊尹生于空桑。《前漢·地理志》京兆縣十二,其三曰船司空。《註》縣名。本主船之官,遂以爲縣。又《武帝紀》元鼎五年,行幸雍遂,踰隴登空同。《註》空同,山名。亦作崆峒。《山海經》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泛】《唐韻》《集韻》《韻會》孚梵切,音汎。《說文》浮也。一曰流也。通作汎。《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又《集韻》方勇切,音捧。覆也。《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註》本作覂,後通用。又《廣韻》房法切《韻會》扶法切,音乏。泛,聲微小貌。
【南溪】1.指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锦江的支流。唐杜甫《汉川王大录事宅作》诗:“南溪老病客,相见下肩舆。”唐杜甫《送韦郎司直归成都》诗:“为问南溪竹,抽梢合过墙。”仇兆鳌注:“南溪即浣花溪。”参见“浣花溪”。2.指河南登封县的南溪。金元好问《南溪》诗:“南溪酒熟清而醇,北溪梅花发兴新。”郝树侯注:“南溪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南麓,为潁水的上源之一。”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