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烽沉不举,秋柝寂无虞
夜烽沉不举,秋柝寂无虞释义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烽】《廣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丰。《廣韻》本作。《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漢書》作。《孟康曰》如覆米,縣著桔槹,如有則舉之,燧積薪,有則燔然之也。又《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又《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沉】《字彙》同沈。
【不举】《漢网》1.不举起。《孟子·梁惠王上》:“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汉王充《论衡·效力》:“火之光也,不举不明。”2.指不升起。汉蔡邕《黄钺铭》:“羌戎受首于西彊,百固冰散于东邻,鲜卑收迹,烽燧不举。”3.不能举;举不起。《韩非子·说林下》:“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张横时,四肢不举,两眼朦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舁夫凡十易肩,困惫不举,相与委柩路侧。”4.不举办;不进行。《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古诗为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柝】《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說文》作、,判也。夜行所擊者。《易·下繫》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左傳·哀七年》魯擊柝,聞于邾。《徐鉉曰》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相擊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蓋其遺制。
【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前歷切,音籍。《說文》無人聲也。本作。从宀尗聲。《徐曰》此寞字。今文作寂。《廣韻》靜也,安也。《易·繫辭》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尚書·序孔疏》道本沖寂。非有名言。又《晉書·顧愷之傳》爲山隂令,晝日垂簾,門堦閴寂。又或作。《楚辭·遠遊》野漠其無人。 《集韻》亦作諔漃。
【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寧。”《晋书·陶侃传》:“侃即迴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侃之功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郑振铎《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