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
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释义
【芒鞋】。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唐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宋苏轼《宿石田驿南野人舍》诗:“芒鞵竹杖自轻软,蒲荐松牀亦香滑。”《西游记》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闻一多《死水·大鼓师》:“一角斜阳倒挂在檐下,我蹑着芒鞋,踏入了家村。”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
【絇】《廣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正韻》權俱切,音劬。《說文》纑繩絇也。《玉篇》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註》舄屨有絇有繶有純者,飾也。《儀禮·士冠禮》靑絇繶純。《註》絇之言拘也。以爲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爾雅·釋器》絇謂之救。《註》救絲以爲絇。或曰亦罥名。《疏》絇,屨頭飾。亦罥罟之別名也。又《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屨。義同。
【野服】平民服装。《礼记·郊特牲》:“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孔颖达疏:“尊野服也者,草笠是野人之服。今岁终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而尊其服。”《晋书·隐逸传·张忠》:“坚(苻坚)赐以冠衣。辞曰:‘年朽髮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覲。’从之。”宋周密《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幅巾兮野服,貌腴兮神肃。”清屠文漪《南歌子》词:“先生野服出寻诗,正是菊花天气好秋时。”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臺笠野服,不可施於都人。”汉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宽带】衣带宽松。形容腰变瘦。南朝陈萧驎《咏袙复诗》:“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