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
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释义
【野色】野的景色。唐白居易《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宋王安石《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撩】《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理也。一曰取物也。攏取物爲撩。又挑弄也。《魏志·龎德傳》但持長矛撩戰。《韓愈詩》猿鳥莫相撩。又《集韻》力弔切,音料。亦取也。《詩·小雅·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箋》樔者,今之撩罟也。又《唐韻》《正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音了。義同。又扶也。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同撈。亦取物也。又魯晧切,音老。義同。本作撩。撩字从。
【诗思】的思路、情致。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清王夫之《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思在些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谈》:“先只听得一片鼓钹和铁索声,我正想做‘超现实主义’的语录体诗,这么一来,诗思被闹跑了。”典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醪】《唐韻》魯刀切《集韻》《韻會》郞刀切,音勞。《說文》汁滓酒也。《廣韻》濁酒。《史記·袁盎傳》乃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張華·輕薄篇》浮醪隨觴轉,素蟻自跳波。又地名。《寰宇記》會稽縣西三里有投醪河。
【引】〔古文〕《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又《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又《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又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又《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又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
【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將遂切,音檇。《正韻》爲酒所酣曰醉。《書·酒誥》德將無醉。《詩·大雅》旣醉以酒。又心醉。《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又骨醉。《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