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亭花径缘君埽,枭枭秋声动旆旌

野亭花径缘君埽,枭枭秋声动旆旌

诗句读音
枭枭秋声动旆旌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xiāo xiāoqiū shēngdòngpèi jīng
野亭花径缘君埽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三十二晧
拼音: yě tínghuājìngyuánjūnsào|sǎo

野亭花径缘君埽,枭枭秋声动旆旌释义

【枭枭】象声词。呼喊声。汉王充《论衡·论死》:“声色俱通,并禀於天,青青之色,犹梟梟之声也。死物之色不能復青,独为死人之声能復自言,惑也。”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唐刘禹锡《登清暉楼》诗:“潯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明吴甡《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瞿秋白《饿乡纪程》三:“龙泉寺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动】〔古文〕《唐韻》《正韻》徒摠切《集韻》《韻會》杜孔切,同上聲。《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易·坤卦》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書·說命》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又《廣韻》出也。《禮·月令》仲春,蟄蟲咸動。又搖也。《庾信·夢入內堂詩》日光釵焰動,窗影鏡花搖。又《韻會》《正韻》徒弄切,同去聲。《易·繫辭》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韻會》凡物自動,則上聲。彼不動而我動之,則去聲。又《集韻》覩孔切,音董。振動,拜也,以兩手相擊而拜。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蓋古之遺法。

【旆旌】旌”。泛指旗帜。《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唐太宗《饮马长城窟行》:“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宋苏轼《次韵晁无咎学士相迎》:“少年独识晁新城,闭门却扫卷旆旌。”

【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后汉书·郭伋传》:“﹝伋﹞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宋陆游《有客》诗:“有客南山至,相携饭野亭。”清厉鹗《冬日移寓葭白斋中诗》之二:“闭门清寂如野亭,四壁铅槧栖餘馨。”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径】《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又直波也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說文》棄也。从帚,以帚却土也。又《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噪。《周禮·地官·閽人》掌埽門庭。《禮·少儀》汜埽曰埽,席前曰拚。《註》汜埽,席埽也。拚,除穢也。又堤岸曰埽。竹木爲枋,柳實其中,和土以捍水,令黃河之役用之。又叶蘇后切,音叟。《詩·鄘風》牆有茨,不可埽也。叶下道醜,道叶頭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