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

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

诗句读音
时韵女萝弦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shí yùnnǚ|rǔluóxián
夜闻明星馆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èwénmíng xīng3

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释义

【时韵】当时流行的曲调。唐孟郊《游华山云台观》诗:“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絃。”

【女】〔古文〕《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又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又女,九天

【萝】《唐韻》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玉篇》女蘿託松而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傳》女蘿,兔絲,松蘿也。《疏》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靑,與兔絲殊異。《韻會》陸佃云:在木爲女蘿,在草爲兔絲。《屈原·離騷》被薜茘兮帶女蘿。又《說文》莪也。《爾雅·釋草》莪蘿《註》今莪蒿也。又《爾雅·釋草》葖蘆萉《疏》今謂之蘿蔔。又苧蘿,山名。見苧字註。

【弦】《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賢。《說文》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也。《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又半月曰弦。《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前漢·律歷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又國名。《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註》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又姓。《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哀四年》齊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又脈數曰弦。《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又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漢·地理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明星】。《庄子·盗跖》:“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南朝梁刘孝威《奉和逐凉诗》:“长河似曳素,明星若散璫。”鲁迅《故事新编·奔月》:“还没有走完高粱田,天色已经昏黑;蓝的空中现出明星来,长庚在西方格外灿烂。”2.借指织女星。清孙枝蔚《七夕杂咏》:“谁家老妇焚香,祷罢明星暗伤。”3.启明星。即金星。《诗·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朱熹集传:“明星,启明之星,先日而出者也。”唐杜甫《晓发公安》诗:“北城击柝復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明唐寅《上吴天官书》:“明星告旦,而百指伺餔。”4.指彗星。《史记·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