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诗句读音
不是涕无从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bú shìtìwú cóng
一哀缘殄瘁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ī1yuántiǎn cuì

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释义

【不是】1.错误;过失。《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适间婆婆説你许多不是。”《红楼梦》第三十回:“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茅盾《多角关系》九:“到底是谁的不是,一见面就吵嘴?”2.表否定判断。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是汝书,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宋苏轼《寄子由》诗:“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章:“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这儿呆着有危险。”

【无从】从。《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从。”2.指无随从之物。谓无外物以副其内诚。《礼记·檀弓上》:“予乡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朱彬训纂:“从者,以外物副其内诚之谓。有哀涕而无賻物,是涕之无从也。”宋陈师道《观兖文忠公六一堂图书》诗:“黄绢两大字,一览涕无从。”3.找不到门径或头绪。《韩非子·五蠹》:“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贫者,无从得盐而食矣。”老舍《微神》:“在外国的几年中,我无从打听她的消息。”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哀】《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又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又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又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又叶於希切,音衣。

【殄瘁】亦作“殄悴”。1.困穷,困苦。《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汉书·王莽传上》引作“殄顇”。《晋书·殷浩传》:“华夏鼎沸,黎元殄悴。”《宋书·谢晦传》:“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苍生深横流之惧。”明唐顺之《与王北涯苏州书》之三:“感慨平生,可胜悲怛!至於殄瘁之嘑,则海内志士之所同也。”2.凋谢;枯萎。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以朝菌之耀秀,不移晷而殄瘁;类春华之暂荣,未改旬而凋坠。”唐白居易《养竹记》:“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宋苏辙《汝州谢雨文》:“自春徂夏,旱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