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得志忘穹庐,侈心不遏洪河决
诗句 | 读音 |
---|---|
侈心不遏洪河决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入十六屑 拼音: chǐ xīnbù|fǒuèhóng2jué |
一朝得志忘穹庐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ī zhāodé|děi|dezhìwàngqióng lú |
一朝得志忘穹庐,侈心不遏洪河决释义
【侈心】之心。汉班固《东都赋》:“圣上覩万方之欢娱,又沐浴於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於东作也。”《明史·李敏等传赞》:“国家当承平殷阜之世,侈心易萌。”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宇文愷迎合他的侈心,规模力求宏大。”2.夸耀自大之心。隋王通《中说·王道》:“封禪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上失其道,而天下之士,皆有侈心,耻以一艺自名,而欲尽天下之能事,是故丧其所长,而至于无用。”金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乐天之诗坦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遏】《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閼。《爾雅·釋詁》遏,止也。《註》以逆相止曰遏。《廣韻》絕也。《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書·武成》以遏亂略。《註》遏,絕亂謀也。又《爾雅·釋詁》逮也。《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又與按通。《詩·大雅》以按徂旅。《孟子》作遏。又叶許竭切,音歇。通作曷。《詩·商頌》則莫我敢曷。叶截烈。《註》曷、遏通。又叶于歇切,音謁。《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洪】《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又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又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又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又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又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又《輟耕錄》
【河】《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
【决】《玉篇》俗決字。(決)《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又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又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
【一朝】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汉王充《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灵助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周立波《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忘】《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又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汉书·匈奴传下》:“匈奴父子同穹庐卧。”颜师古注:“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参见“穷庐”。2.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鏑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唐陈鸿《东城老父传》:“上皇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岁一来会。”宋司马光《言北边上殿札子》:“可以驱穹庐於幕北,復汉唐之土宇。”章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