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

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

诗句读音
一朝有乖张平仄: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ī zhāoyǒu|yòuguāi zhāng
过咎全归你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guò|guo|guōjiùquán guīnǐ

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释义

【一朝】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汉王充《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灵助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周立波《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乖张】1.不顺;不相合。南朝梁武帝《孝思赋》:“何在我而不尔,与二气而乖张。”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西游记》第四一回:“语言无逊让,情意两乖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分得阴阳清楚,又与声韵乖张。”2.背离;分离。《魏书·萧衍传》:“景久攻未拔,而衍外援虽多,各各乖张,无有总制,更相妬忌,不肯奋击。”唐吴融《富水驿东楹有人题诗》诗:“何事遽惊云雨别,秦山楚水两乖张。”3.失当。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王回、崔程、郎幼復等三人,到任之后,政事乖张;并勒停见任,天

【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

【咎】《唐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舅。《說文》災也。从人从各。各者,相違也。《書·大禹謨》天降之咎。又《爾雅·釋詁》咎,病也。《疏》罪病也。《廣韻》愆也,過也。《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詩·小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又《書序》殷始咎周。《傳》咎,惡也。又與臼通。《晉語》宜咎。《註》咎。或作臼,古字通用。又與舅通。《儀禮·士昏禮註》古文舅作咎。《荀子·臣道篇》晉之咎犯。《左傳》作舅。又《唐韻正》四十四有韻中之半,古與篠,小,巧,皓通爲一韻。書大禹謨,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全归】得善名以终。语出《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唐元结《夏侯岳州表》:“公既寿而贵,保家全归。”胡适《<三侠五义>序》:“向来小说家最爱教他的英雄福寿全归。”参见“全受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