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春阳温厚意,积阴消释自无多
诗句 | 读音 |
---|---|
积阴消释自无多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七歌 拼音: jī yīnxiāo shìzìwúduō |
一点春阳温厚意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七志 拼音: yì diǎnchūn yángwēn hòuyì |
一点春阳温厚意,积阴消释自无多释义
【积阴】1.谓阴气聚集。《文子·上仁》:“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淮南子·天文训》:“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2.指酷寒之气。《汉书·晁错传》:“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唐韩偓《火蛾》诗:“阳光不照临,积阴生此类。”清金农《题方氏池上壁》诗:“凭栏送远目,积阴生陂塘。”3.犹久阴。宋苏轼《答仲屯田次韵》:“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宋史·五行志一下》:“﹝隆兴﹞二年六月,积阴弥月
【消释】,融化。《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世说新语·轻诋》“君得哀家梨,当復不烝食不”南朝梁刘孝标注:“旧语,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释。”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妃之初瘞,以紫褥裹之。及移葬,肌肤已消释矣。”鲁迅《野草·雪》:“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2.消除;解除。《汉书·杜钦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南唐李煜《悼幼子瑞保》诗:“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乍见山光水色,洗涤心胸。正如酷暑中行,遇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多】〔古文〕《廣韻》《正韻》得何切《集韻》《韻會》當何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又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又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又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又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又荒俗呼
【一点】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南朝梁江淹《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鲁迅《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
【春阳】。汉焦赣《易林·井之巽》:“春阳生草,夏长条枝。”旧题汉枚乘《杂诗》之七:“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2.春天的阳光。汉荀悦《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閒非秋厉,惠淑春阳。”《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越剧《庵堂认母》:“听娘言语我心悲伤,到此刻才知母爱温暖如春阳。”3.喻帝王的恩泽。宋曾巩《送程公闢使江西》诗:“坐驰雷电破姦伏,力送春阳煦鰥寡。”
【温厚】犹暖和。《礼记·乡饮酒义》:“天地温厚之气,始於东北而盛於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也。”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及宿止,冬让温厚,夏让清凉。”宋刘炎《迩言》:“淮堧千里,滨接鲁邓,昔为奥区,今为极边……岂天地温厚之气,有时而转徙耶?”2.富足。《汉书·张敞传》:“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閭里以为长者。”颜师古注:“温厚,言富足也。”元柯丹邱《荆钗记·庆诞》:“所喜者家庭温厚,骨肉团圆。”3.温和宽厚。《后汉书·王畅传》:“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宋陈亮《廷
【意】《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又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又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