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孤灯万城身,离肠曾搅九回频
诗句 | 读音 |
---|---|
离肠曾搅九回频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í chángzēng|céngjiǎojiǔ huípín|bīn |
一点孤灯万城身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yì diǎngū dēngwàn|mò2shēn |
一点孤灯万城身,离肠曾搅九回频释义
【离肠】的心肠。唐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虚度年华不相见,离肠怀土併关情。”宋魏夫人《好事近》词:“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清方文《送肖赓九北归》诗:“虽有存者亦凋零,耿耿离肠向谁诉。”
【曾】《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音層。《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聲。《九經字樣》曾从。,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又《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又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說文》亂也。《增韻》撓也。《詩·小雅》祇攪我心。又《廣韻》手動也。《方岳詩》搜攪平生書五車。或作捁。又《集韻》下巧切。同。見字註。
【九回】亦作“九迴”。1.多次翻转或萦绕。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结不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如仁夕惕之志,中夜九廻。”宋欧阳修《黄溪夜泊》诗:“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2.迂回曲折。《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陇头流水歌辞》:“西上陇阪,羊肠九回。”明何景明《自武陵至沅陵杂诗》之五:“脩阪接飞翼,百步仍九廻。”3.用以形容波浪翻腾起伏。唐杨巨源《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诗:“九回紆白浪,一半在青天。”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
【一点】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南朝梁江淹《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鲁迅《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
【孤灯】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南朝宋谢惠连《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宋陆游《山寺》诗:“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明范受益王錂《寻亲记·相逢》:“不眠愁对孤灯照,谁与我伴寂寥。”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三场:“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
【万】《廣韻》《集韻》《韻會》同萬。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萬
【城】《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