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
诗句 | 读音 |
---|---|
万端尘事付浮云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wàn duānchén shìfùfú yún |
一点灵光随落日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五質 拼音: yì diǎnlíng guāng2là|luò|lào4 |
一点灵光随落日,万端尘事付浮云释义
【万端】亦作“万耑”。形容方法、头绪、形态等极多而纷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説王万端。”唐韩愈《李君墓志铭》:“﹝李君﹞最深於五行书……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日影下堕,风烟縈漾,闪映万端。”章炳麟《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传》:“革命之事万耑,然能以一人任者,独有作刺客。”茅盾《过年》:“老赵当时在旁听得,不免感触万端。”
【尘事】尘俗之事。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诗:“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明史·隐逸传·陈洄》:“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復与尘事接。”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静宜女史诗》:“纷纷尘事扰居诸,谁识清閒福有餘。”
【付】《唐韻》《集韻》《韻會》方遇切,音傳。畀也,授也。《孔叢子·記義篇》孔子曰:若苟付可付。則己不勞,而賢才不失矣。又《集韻》符遇切。同祔。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註》付當爲祔。又姓。 《說文》从寸持物對人。《徐鉉曰》寸,手也。亦作仅。漢典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考證:〔《周禮·春官》大祝,言甸人讀禱付練詳掌國事。〕 謹照原文詳改祥。
【浮云】1.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早一会的顾虑,像是一片浮云,给一阵风吹得了无踪影。”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唐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
【一点】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南朝梁江淹《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鲁迅《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
【灵光】神异的光辉。汉王充《论衡·宣汉》:“五凤三年,帝祭南郊,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耀斋宫,十有餘刻。明年祭后土,灵光復至,至如南郊之时。”宋苏轼《赐五台山十寺僧正省奇等奖喻敕书》:“敕:异景灵光,久闻示化。宝祠浄供,爰膺诞弥。”明屠隆《綵毫记·仙官列奏》:“灵光现真人,形气参幻化。”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十:“这样,她就从一个不受欢迎的穷亲戚,变为通身闪着灵光的活菩萨了。”2.比喻帝王或圣贤的德泽。《逸周书·皇门》:“王用奄有四邻远士,丕承万子孙,用末被先王之灵光。”《汉书·晁错传》:“五帝神圣……德泽满天下
【随】〔古文〕遀追《廣韻》《集韻》《韻會》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書·禹貢》隨山刊木。《易·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又易卦名。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又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又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
【落】《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又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