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长长寂寞秋,著鞭芙菊尚包羞
诗句 | 读音 |
---|---|
一段长长寂寞秋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yī duàncháng chángjì mòqiū |
著鞭芙菊尚包羞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iānfújúshàngbāo xiū |
一段长长寂寞秋,著鞭芙菊尚包羞释义
【长长】;经常。唐智远《律僧》诗:“滤水与龕灯,长长护有情。”宋周邦彦《感皇恩》词:“为谁心子里,长长苦?”2.长久。《朱子语类》卷七二:“有昼必有夜,设使长长为昼而不夜,则何以息?”敬重长上。《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荀子·大略》:“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吕氏春秋·先己》:“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寂寞】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於全乎去能,於假乎去事,於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吕向注:“寂寞,言空虚也。”2.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王逸注:“寂寞,无人声也。”晋谢道韫《登山》诗:“巖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老舍《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鞭】〔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連切,音編。《說文》本作。驅也。《玉篇》笞也。馬箠也。《書·舜典》鞭作官。《傳》以鞭爲治官之。《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漢典考證:〔《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吏執鞭度守門。〕 謹照原文省吏字。 考證:〔《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吏執鞭度守門。〕 謹照原文省吏字。
【芙】《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音鳧。《說文》芙蓉也。《爾雅·釋草》荷,芙蕖。詳蓉、蕖字註。
【菊】《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古作蘜、鞠。《爾雅》蘜,治蘠也。《郭註》今之秋華菊。《禮·月令》鞠有黃華。《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又水名。《水經注》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又《韻補》訣力切。《賈島詩》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灼灼耀繁英,美人無消息。《集韻》亦作蓻。漢典考證:〔《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古作蘜。《說文》蘜,治牆也。《郭註》今之秋華菊。《禮·月令》蘜有黃華。〕 謹按郭註係爾雅之註,今改說文爲爾雅。照原文牆字改蘠字。月令蘜字改鞠字。古作蘜之下增鞠字。 考證:〔《唐韻》《
【包羞】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孔颖达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唐陆龟蒙《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明刘基《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汉高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酈食其、叔孙通、陆贾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