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飞泉,醒心骨
挹飞泉,醒心骨释义
【醒】《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說文》醉解也。《左傳·僖二十三年》醒,以戈逐子犯。《前漢·蓋寬饒傳》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楚辭·漁父》衆人皆醉我獨醒。又《增韻》夢覺也。又《廣韻》蘇挺切《集韻》《韻會》銑挺切《正韻》息井切,星上聲。義同。又《廣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正韻》息正切,星去聲。《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又《字彙補》子淸切,音精。星名。《孫氏瑞應圖》大醒,景星也。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骨】《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又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又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又苦骨,苦參別名。又多骨,白荳別名。見《本草綱目
【挹】《唐韻》於汲切《集韻》乙及切,音邑。《說文》抒也。《廣韻》酌也。《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又《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又《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音揖。義同。又通揖。《荀子·議兵篇》湯武之誅桀紂,拱挹指麾。又通抑。《後漢·光武帝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荀子·宥坐篇》挹而損之。《註》挹,退也。
【飞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洪兴祖补注引张揖曰:“飞泉,飞谷也。在崑崙西南。”汉王褒《九怀·通路》:“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胤以若邪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秦望山,山有飞泉,迺起学舍。”3.瀑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明王猷定《姑山草堂歌》:“我乡麻姑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陈毅《题<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