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飘飘漉酒巾,冰髯霜鬓两清新
诗句 | 读音 |
---|---|
冰髯霜鬓两清新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bīngránshuāng bìnliǎngqīng xīn |
一幅飘飘漉酒巾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yī fúpiāo piāolù jiǔ jīn |
一幅飘飘漉酒巾,冰髯霜鬓两清新释义
【冰】〔古文〕《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又《爾雅·釋器》冰,脂也。《註》莊子云: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註》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云: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飮。又《集韻》《正韻》魚陵切,音凝。同凝。《正
【霜鬓】亦作“霜髩”。白色鬓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鬢不可视。”宋苏轼《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词:“霜鬢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清姚潜《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诗:“漫放凭空眼,萧萧霜鬢新。”漢
【两】〔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
【清新】1.清美新颖。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之九:“兄文章之高远絶异,不可復称言。然犹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为病耳。”宋苏辙《次韵任遵圣见寄》:“诗句清新非世俗,退居安稳卜江天。”《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忽然翻出一首诗来……杜慎卿看了,点一点头道:‘诗句是清新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虽然不及文人的细腻,但他却刚健,清新。”2.清爽新鲜。清宋匡业《梅花》诗:“不染纷华别有神,乱山深处吐清新。”郁达夫《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所以从海道去青岛的人对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无论哪一个港
【一幅】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唐李贤注:“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贵者綾锦裙襦,上施锦一幅。”宋王安石《陶缜菜示德逢》诗:“陶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朱子语类》卷一○六:“只以一幅纸,截作三片。”顾笑言《你在想什么》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报中,针对矿山机关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刊出了一幅漫画。”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宋陆游《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诗:“接罗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鳧鷖轻。”元揭傒斯《楚山秋晚》诗:“一
【飘飘】貌。晋陶潜《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唐韩愈《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2.飞扬貌。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南唐冯延巳《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元张埜《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李善注:“飘飘,飞貌。”唐李咸用《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宋王安石《春从沙碛底》诗
【漉酒巾】巾。泛指葛巾。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三:“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履,林间漉酒巾。”明宋濂《跋<匡庐社图>》:“其一人冠漉酒巾,被羊裘,杖策徐行。”参见“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