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释义
【藻绘】亦作“藻繢”。1.彩色的绣纹;错杂华丽的色彩。《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泥龙虽藻绘炳蔚,而不堪广云之招。”清纳兰性德《五色蝴蝶赋》:“尔时忽覿斯蝶,目夺志丧,玩其藻繢非常,斑斕诡状。”2.文辞;文采。《南史·谢晦谢方明等传论》:“方明行己之度,玄暉藻繢之奇,各擅一时,可谓德门者矣。”唐元稹《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其诗赋判论以文自试者皆得谓之文士,以经纬今古,理中是非者为上第,藻繢雅丽者次之。”清赵翼《瓯北诗话·元遗山诗》:“苏陆古体诗,
【忆】《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 《增韻》古作意,誤。
【游睢】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盖闻过高唐者,効王豹之謳;游睢涣者,学藻繢之綵。”李善注:“《陈留记》曰:襄邑,涣水出其南,睢水经其北。《传》云:睢涣之间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绣,日月华虫,以奉于宗庙御服焉。”李周翰注:“睢涣,二水名。其处人能织藻繢绵綺,有游於此者,亦将学其风土所为也。”后以“游睢”谓学藻绘之彩。唐杜甫《夔州书怀四十韵》:“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餘年不絶。”2.泛指衣着,穿戴。唐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明钱澄之《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汉年。”徐迟《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3.专指礼服。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迷】《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披切《正韻》綿兮切,音麛。《說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後得。《書·舜典》烈風雷雨弗迷。《詩·小雅》俾民不迷。
【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說文》之也。《廣韻》往也。《正韻》如也,至也。《詩·鄭風》適子之館兮。《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又《廣韻》樂也。《正韻》安便也,自得也。《詩·鄭風》適我願兮。《莊子·大宗師》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又從也。《書·多士》惟我事不貳適。《註》言割殷之事無私心,一于從帝而無貳也。《左傳·昭十五年》民知所適。又《正韻》適然,猶偶然也。《書·康誥》乃惟眚災適爾。《註》適,偶也。又事之常然者。亦曰適然。《前漢·贾誼傳》以是爲適然耳。又《韻會》適來,猶爾來也。又甫爾之辭。
【越】〔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粵。《說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繫辭傳》雜而不越。《註》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禮·曲禮》戒勿越。《疏》戒愼毋得踰越。又《書·太甲》無越厥命。《傳》越,墜也。《左傳·僖八年》恐隕越於下。《註》隕越,顚墜也。又於也。《書·高宗》越有雊雉。《傳》越,於也。《詩·風》越以鬷邁。《傳》越,於也。又遠也。《書·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註》越,遠也。又瑟下孔爲越。《儀禮·鄕飮酒禮》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註》越,瑟下孔也。《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按《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