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诗句 | 读音 |
---|---|
一鼓轻雷惊蛰后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十五厚 拼音: yī gǔqīng léijīng zhéhòu |
细筛微雨落梅天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ìshāi1yǔ|yùlà|luò|làoméi tiān |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释义
【一鼓】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鐘,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王肃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峻(苏峻)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轻雷】的雷;隐隐的雷声。唐高适《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宋张元干《点绛唇》词:“春晓轻雷,采苹洲上清明雨。”明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诗:“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清尤怡《杂感》诗:“春至阳气动,轻雷殷方鼓。”
【惊蛰】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唐韦应物《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宋苏辙《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2.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
【细】《廣韻》蘇計切《集韻》《正韻》思計切,音壻。《說文》作。微也。《類篇》隷作細。《玉篇》小也。《書·旅獒》不矜細行。《註》輕忽小物。《左傳·襄二十九年》其細已甚。《註》譏其煩碎。又《北史·源思禮傳》何必大子細也。
【筛】《廣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竹名。《神異經》篩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又竹器。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前漢·賈山傳》篩土築阿房之宮。《師古註》篩以竹簁爲之。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灑平聲。可以除麤去細。 《正韻》亦作簁、籭。
【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又《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又《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又《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又《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
【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爲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
【落】《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又
【梅天】。唐窦常《北固晚眺》诗:“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宋杨万里《风雨》诗:“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懒拂尘。”明高启《临顿里》诗之三:“穀雨收茶早,梅天晒药忙。”参见“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