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绿净沧浪水,千朵红稠菡萏花
诗句 | 读音 |
---|---|
千朵红稠菡萏花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九麻 拼音: qiānduǒhóng|gōngchóuhàn dànhuā |
一泓绿净沧浪水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韵脚:上五旨 拼音: yī hónglǜ|lùjìng|chēngcāng lángshuǐ |
一泓绿净沧浪水,千朵红稠菡萏花释义
【千】《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又《廣韻》漢複姓。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朵】〔古文〕《唐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埵。《說文》樹木垂朵朵也。《集韻》本作朶。亦作。又動也。《易·頤卦》觀我朶頤。又花朶也。《杜甫·趨新津北橋樓詩》白花檐外朵,靑柳檻前梢。又《宋儀衞志》殿之東西曰朵殿。又鹵簿用骨朵,以骨飾之,或範金爲之。《輟耕錄》骨朵,讀若脈都。又《雞肋編》以手捉物謂之朵,以手引小兒亦謂之朵。(朶)同朵。
【稠】《唐韻》直由切《集韻》《韻會》留切《正韻》除留切,音儔。《說文》多也。《廣韻》穊也。《增韻》密也。又穠也。《戰國策》書策稠濁。《束晳·補華黍詩》黍發稠華。又地名。《北史·魏本紀》永熙三年二月,帝至稠桑。又姓。《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又《增韻》通作綢。《詩·小雅》綢直如髮。《箋》綢,密也。又《集韻》田聊切,音迢。《莊子·天下篇》可謂稠適而上遂矣。《註》音調。本亦作調。又《集韻》徒弔切,音糶。動搖貌。《前漢·揚雄傳》天下稠。《註》稠,徒弔反。漢典考證:〔《束皙·補黍華詩》黍發稠花。〕 謹照原文黍華改華黍。
【菡萏】《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寧復忆扬州。”清洪昇《长生殿·窥浴》:“悄偷窥,亭亭玉体,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娇辉。”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一泓】一片或一道。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清昭槤《啸亭杂录·京师园亭》:“一泓清池,茅檐数椽,水木明瑟,地颇雅洁。”徐迟《火中的凤凰》:“就在万顷良田之间,一泓流水前面,一座拱形石桥,通往私人藏书最大的一家--铁琴铜剑楼。”2.犹言一汪。宋陆游《龟堂避暑》诗:“砚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净】《唐韻》楚耕切《集韻》初耕切,音琤。冷貌。
【沧浪】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孔传:“别流在荆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夏水》:“刘澄之著《永初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宋姜夔《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沔,沧浪之烟雨,鸚鵡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李善注:“孟子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