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荟既扫除,清峭如削玉

翳荟既扫除,清峭如削玉

诗句读音
清峭如削玉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三燭
拼音: qīng qiàorúxiāo|xuēyù
翳荟既扫除平仄:仄 仄 仄 仄 平
拼音: yì huìjìsǎo|sàochú

翳荟既扫除,清峭如削玉释义

【清峭】清丽挺拔。南朝梁江淹《莲华赋》:“或凭天渊之清峭,或殖疏圃之蒙密。”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牧之》:“又《侍儿小名録》:‘兵部李尚书乐妓崔紫云,词华清峭。’”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李忠定公从祀》:“邓有《仰止堂文集》,清峭可诵。”樊增祥《<东溪草堂词选>自序》:“醇雅如清真,清峭如白石。”2.清越高昂。唐元稹《五弦弹》诗:“赵璧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明王世贞《<曲藻>序》:“大抵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3.清瘦俊逸。宋范镇《东斋记事·王嗣宗》:“然公风骨清峭,项微结喉,有僧相。”典

【削】《唐韻》《正韻》息約切《集韻》思約切,相入聲。《說文》鞞也。从刀,肖聲。一曰析也。《徐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又《玉篇》刻治也。《增韻》刮削也。《詩·大雅》削屢馮馮。《註》牆成而削治重復也。又小侵也。《書·君》無倚法以削。又弱也。《孟子》魯之削也滋甚。又奪除也。《禮·王制》君削以地。又器名。《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爲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註》今之書刀。《疏》古者未有紙筆,則以削刻字。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又《集韻》仙妙切《正韻》蘇弔切,音笑。刀室也。《前漢·貨殖傳》質氏以酒削而鼎食。

【玉】〔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又《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

【翳荟】1.草木茂盛,可为障蔽。《文选·张华<鹪鹩赋>》:“翳薈蒙蘢,是焉游集。”李周翰注:“翳薈蒙蘢,蒿草密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虎已自跳入翳薈之处,不知去向了。”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草树翳薈,沟塍凹凸,几蹶者三四。”2.指丛生的杂草。

【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詩·大雅》洒掃廷內。又鬧掃,髻名。《三夢記》鬧掃,猶盤雅墮馬之類也。唐詩云:還梳鬧掃學宮妝。又《唐韻》《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音譟。義同。《論語》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 本作埽。又與騷通。別詳土部,馬部。

【除】《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如切《正韻》長魚切,音儲。《說文》殿陛也。《班固·西都賦》玉除彤庭。又《前漢·蘇武傳》扶輦下除。《註》除謂門屛之閒。又《玉篇》去也。《書·泰誓》除惡務本。《左傳·隱元年》蔓草猶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災。《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又《揚子·方言》病愈者或謂之除。又算法有乗除。《前漢·律歷志》法除之。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註》除者,治也。《禮·曲禮》馳道不除。又《周禮·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則爲主而修除。《註》治道路場壇。《左傳·昭十三年》令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