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诗句 | 读音 |
---|---|
诸父双飞秉大钧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zhū fùshuāng fēibǐngdà jūn |
一家何啻十朱轮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ī1|0|0hé chìshízhū lún |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释义
【诸父】1.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管子·四称》:“獠猎毕弋,暴遇诸父,驰骋无度,戏乐笑语。”2.指伯父和叔父。《庄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鉅,再命而於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孰协唐许也。”成玄英疏:“诸父,伯叔也。”《汉书·王莽传上》:“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李京兆诸父中,有一人尝为博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极廉介。”漢
【双飞】成对飞翔。三国魏曹丕《清河作》诗:“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唐李白《双燕离》诗:“双燕復双燕,双飞令人羡。”2.常比喻夫妻情笃。《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花月痕》第四四回:“比翼双飞,频伽并命;生既堪怜,死尤可敬。”典
【秉】《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詩·小雅》彼有遺秉。《疏》秉,把也。《禮·聘禮》四秉曰筥。《註》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萊易閒刈稻聚把有名爲筥者。又米數。《禮·聘禮》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爾雅》鐘二謂之秉,秉十六斛。○按《儀禮》禾米之秉,字同異。惟徐氏《韻譜》二石爲秉,又是一說。蓋石卽斛也。冉子與粟五秉。據《儀禮》爲八十石,據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別,俟考正。又執持也。《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詩·大雅》民之秉彝。《書·君奭》秉德明恤。又
【大钧】1.指天或自然。《文选·贾谊<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李善注:“如淳曰:‘陶者作器於钧上,此以造化为大钧。’应劭曰:‘阴阳造化,如钧之造器也。’”晋陶潜《神释》诗:“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唐李白《门有车马客行》:“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钧。”王闿运《愁霖赋》:“余以身心为策兮,大钧为轮;四时为马兮,百年为旬。”2.古乐中的大调。《国语·周语下》:“大钧有鎛无钟。”韦昭注:“大调,宫商也。”3.三国魏有《武始》、《咸熙》、《章斌》三舞,总名为《大钧之乐》。《宋书·乐志一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家】〔古文〕《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又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
【何啻】亦作“何翅”。犹何止,岂只。唐李山甫《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宋叶适《<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乾隆时,何啻十倍!”漢
【十】《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朱轮】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惲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唐罗隐《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2.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汉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