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酒惟醴,再进鲂及鱮

一进酒惟醴,再进鲂及鱮

诗句读音
一进酒惟醴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韵脚:上十一薺
拼音: yījìn jiǔwéilǐ
再进鲂及鱮平仄:仄 仄 平 平
韵脚:上八語
拼音: zài4fángjíxù

一进酒惟醴,再进鲂及鱮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进酒】1.斟酒劝饮。《韩非子·十过》:“故竖穀阳之进酒不以讐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京剧《贵妃醉酒》:“裴力士:娘娘,奴婢裴力士进酒。”沙汀《淘金记》五:“既然他先向他进酒,又那么客气,在那个年轻人眼睛里,他的敌手的地位,是比自己高的。”2.饮酒。《南史·江淹传》:“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誥亦辨。”唐张说《奉和圣制过宁王宅应制》:“进酒忘忧欢,簫韶喜降临。”漢

【惟】〔古文〕《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維。《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又語辭也。《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又姓。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醴】《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禮。《說文》酒一宿也。《玉篇》甜酒也。《釋名》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詩·小雅》且以酌醴。《傳》饗醴,天子之飮酒也。《詩詁》酒之甘濁而不泲者。《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二曰醴齊。《註》醴,猶體也。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前漢·楚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爲穆生設醴。《註》師古曰:醴,甘酒也。少多米,一宿而熟。又《廣韻》醴泉,美泉也。狀如醴酒,可養老。《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禮·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又《

【再】《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說文》登也。《玉篇》升也。《廣韻》前也。《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表記》君子三揖而進。《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書·盤庚》乃登進厥民。《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又《正韻》薦也。《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又《正韻》效也。《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註》自勉强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又近也。《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又進士。《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註》進士,可

【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房。《說文》赤尾魚。或从作。《詩·周南》魴魚赬尾。《傳》魚勞則尾赤。《疏》魴魚尾本不赤,赤故爲勞也。《陸璣疏》魴魚,廣而薄,肥恬而少力,細鱗,魚之美者。《爾雅·釋魚》魴魾。《註》江東呼魴魚爲鯿。一名魾。梁水魴尤美,故鄕語曰:居就糧,梁水魴。《正字通》魴魚小頭縮項,闊腹穹脊,細鱗,色靑白,腹內肪甚腴。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魴山。

【鱮】《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音敘。《說文》魚名。《詩·齊風》其魚魴鱮。《傳》魴鱮,大魚也。《箋》鱮似魴而弱鱗。《陸璣·草木蟲魚疏》鱮似魴,厚而頭大,魚之不美者。其頭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謂之鰱,或謂之鱅。幽州人謂之鴞,或謂之胡鱅。《集韻》或作魣。又《集韻》羊諸切,音余。鱑鱮,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