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既清颜披,冏然良愿克

亦既清颜披,冏然良愿克

诗句读音
冏然良愿克平仄: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jiǒng ránliáng yuànkè
亦既清颜披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五支
拼音: yìjìqīng yánpī

亦既清颜披,冏然良愿克释义

【冏然】明亮貌。晋郭璞《井赋》:“乃回澄以静映,状冏然而镜灼。”唐陆贽《谢密旨论所宣事状》:“冏然贞心,持以上报,此愚夫一至而不易者也。”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四:“士人喜而就视,乃大面如盘,无口与鼻,但纵横数十眼,光闪冏然。”2.鸟飞貌。《文选·木华<海赋>》:“望涛远决,冏然鸟逝。”张铣注:“冏,鸟飞貌。”唐独孤及《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诗:“脱舃挂岭云,冏然若鸟逝。”汉

【良愿】愿。晋陆云《赠顾彦先》诗之三:“邂逅相遇,良愿乃从。”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説诗。”唐温庭筠《正见寺晓别生公》诗:“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典

【克】〔古文〕《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又《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又《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誥》克明峻德。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復禮爲仁。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又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剋。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清颜】的容貌。指美人。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高臺多妖丽,濬房出清颜。”2.敬称人容颜。多用于男性友朋。南朝齐谢朓《答王世子》诗:“有酒招亲朋,思与清颜会。”《南史·孔休源传》:“不期忽覯清颜,顿祛鄙吝。”宋苏轼《答参寥书》:“见寄数诗及近编,得一详味,洒然如接清颜听软语也。”清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曩者敬居京师,曾於鹿园检讨处一识清颜。”

【披】〔古文〕翍《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鈹。《說文》从旁持曰披。又《廣韻》開也。《史記·帝舜紀》披九山,通九澤。《前漢·鄒陽傳》披心腹,見情素。《韓愈·進學解》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又《增韻》分也,散也。《左傳·昭五年》又披其邑。《註》析也。《揚子·方言》廝披,散也。東齊聲破曰廝,器破曰披。又荷衣曰披。又《正韻》篇夷切,音紕。義同。又《唐韻》《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音。裂也。《史記·范睢傳》木實繁者披其枝。又《灌夫傳》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註》披,分拆也。疋彼反。又披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