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

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

诗句读音
亦既以言酬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韵脚:下平十八尤
拼音: yìjì yǐyánchóu
固且殊眦睚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gù qiěshūzì yá

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释义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既以】。《荀子·富国》:“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汉贾谊《鵩鸟赋》序:“谊既以謫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汉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与先妣林夫人合塟於深湾童施山之原,復惧盛德未纪,无以明示来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2.既然因为。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

【言】〔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

【固且】犹姑且。固,通“姑”。《战国策·齐策三》:“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

【殊】《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殳。《說文》死也。漢令曰:蠻夷長有罪,當殊之。《莊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註》廣雅曰:殊,斷也。司馬云決也。一曰誅也。《字林》云死也。《前漢·宣帝詔》赦殊死以下。又絕也。《前漢·宣帝詔》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師古註》粲,明也。殊,絕也。明於仁恩,不離絕也。《前漢·韓信傳》軍皆殊死戰。《師古註》殊,絕也。謂決意必死。又斷絕也。《左傳·昭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又傷而未絕也。《史記·蘇秦傳》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又別也,異也。

【眦睚】睚”。怒目而视。亦借指微小的怨忿。《史记·龟策列传》:“素有眦睚不快,因公行诛,恣意所伤,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太尉杨彪……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吕向注:“眦睚,瞋目貌。”唐张祜《赠淮南将》诗:“年少好风情,垂鞭眦睚行。”清李渔《怜香伴·逢怒》:“他那里张谗口,报眦睚;俺这里听宫人,説眉黛。”《花城》1981年第5期:“聪明太过,寸理必争,眦睚必报,早晚要吃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