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上九天,相携同所适
一举上九天,相携同所适释义
【相携】亦作“相擕”。互相搀扶;相伴。《东观汉记·邓禹传》:“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宋苏轼《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採蕋的游蜂,两两相携;弄巧的黄鸝,双双作对。”《儒林外史》第八回:“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见“相携”。漢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所适】所嫁之人,丈夫。清李渔《奈何天·崖略》:“多少词人能改革?夺旦还生,演作风流剧。美妇因而讐所适,纷纷邪行从斯出。”清钮琇《觚賸·蛟桥幻遇》:“我姐妹五人,各有所适。”
【一举】1.谓一次行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唐骆宾王《荡子从军赋》:“楼船一举争沸腾,烽火四连相隐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他盘算了一天一夜,得了一个妙计,以为非但得差,就是得缺升官,也就在此一举的了。”老舍《骆驼祥子》十四:“﹝他﹞继而一想,今天这一举,可是得罪了许多人。”2.谓鸟类一飞。汉贾谊《惜誓》:“黄鵠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紆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宋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弋人悵何慕,一举渺江海。”参见“一举千里”。3.古代称一次杀牲陈设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九天】1.谓天之中央与八方。《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王逸注:“九天谓中央八方也。”汉扬雄《太玄·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按,《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2.谓天空最高处。《孙子·形篇》:“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梅尧臣注:“九天,言高不可测。”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