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丈夫独儒服,百曹相国漫戎衣
诗句 | 读音 |
---|---|
百曹相国漫戎衣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bǎicáoxiàng guómànróng yī |
一鲁丈夫独儒服 |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īlǔzhàng fūdúrú fú |
一鲁丈夫独儒服,百曹相国漫戎衣释义
【百】〔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
【曹】《唐韻》昨牢切《集韻》《韻會》財勞切,音漕。《說文》作。獄之兩也。在廷東,从。治事者,从曰。《註》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从曰。《前漢·成帝紀註》尙書四人爲四曹,成帝置五人,有三公曹,主斷獄事。《後漢·百官志》世祖分六曹。又《詩·大雅》乃造其曹。《傳》曹,羣也。《朱傳》羣牧之處也。又《史記·平準書》分曹循行郡國。《註》曹,輩也。又《楚辭·招魂》分曹並進。《註》曹,偶也。又國名。《詩·曹風譜》周武王封弟叔振鐸於曹,今濟隂定陶是也。又姓。《姓氏急就篇》周武王封曹叔振鐸,後以國爲氏。又《韻補》叶徂侯切。《楚辭·
【相国】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战国策·东周策》:“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汉书·百官公卿表下》:“高帝元年,沛相萧何为丞相。九年,丞相何迁为相国。”宋高承《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相国》:“亦秦置官,始皇帝立,尊吕不韦为相国。汉初萧何亦为之,今人以呼宰辅也。”清孙枝蔚《西湖》诗:“相国能行乐,居人自不平。”汉
【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又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又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又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又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又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又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又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又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又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
【戎衣】,战衣。《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孔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紂。”一说谓用兵伐殷。《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壹戎殷者,壹用兵伐殷也。”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边声乱羌笛,朔风捲戎衣。”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一:“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慎其小时则军出万全,俟其大时则一戎衣而成帝业。”2.指军旅之事;兵事。唐李涉《送孙尧夫赴举》诗:“自説轩皇息战威,万方无復事戎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庚戌广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丈夫】《子。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唐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清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
【独】《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又獨,獸名。詳前字註。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又《廣韻》複姓有獨
【儒服】1.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2.泛指读书人的服装。清卓尔堪《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丁玲《母亲》:“不同的只是武陵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3.谓作为儒生。明李贽《答邓明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