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酣法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
诗句 | 读音 |
---|---|
一门酣法到孙子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yī ménhānfǎdàosūn zi |
熟视严武名挺之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2shìyánwǔ2zhī |
一门酣法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释义
【一门】。《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郈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颜、閔寧不仕耳。”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唐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京兆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李逵﹞
【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邯。《說文》酒樂也。《徐曰》飮洽也。《玉篇》樂酒也,不醉也。《書·伊訓》酣歌于室。《傳》樂酒曰酣。《戰國策》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爲魯連壽。《韻會》俗作呼甘切者,非。又《集韻》呼紺切,音顑。飮酒未旣也。
【到】《唐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倒。《爾雅·釋詁》到,至也。《疏》到者,自遠而至也。《詩·大雅》靡國不到。又姓。《韻會》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
【孙子】。《诗·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晋傅玄《西征将军歌》:“假我皇祖,绥予孙子。”唐杜甫《吾宗》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宋岳珂《桯史·吁天辩诬通叙》:“既復其官爵,又赐之冢地,疏以宠命而禄其孙子。”2.儿子的儿子。宋王谠《唐语林·豪爽》:“杜甫拾遗乘醉而言曰:‘不谓严挺之乃有此儿也!’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鬚耶?’”宋陆游《江村》诗:“拈得一书还嬾看,卧听孙子诵琅琅。”《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赵爷今年五十九
【熟】〔古文〕《玉篇》市六切《廣韻》殊六切,音淑。《說文》本作。食飪也。《玉篇》爛也。《禮·祭義》亨熟羶薌。又《廣韻》成也。《書·金滕》歲則大熟。又《戰國策》願王熟慮之。又《史記·齊悼惠王世家》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又《史記·大宛傳》率多進熟于天子。《註》漢書音義曰:進熟,美語如成熟者也。又《釋名》荆豫人謂長婦曰熟。熟,祝也。祝,始也。 《韻會》熟,本作孰。後人加火,而孰但爲誰孰字矣。zdic.net漢&#
【视】〔古文〕眡眎《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
【武】《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又《伊訓》布昭聖武。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又迹也。《詩·大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號也。《儀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