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叔父吾衰矣,东阁郎君但勉旃
诗句 | 读音 |
---|---|
东阁郎君但勉旃 |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dōnggéláng jūndànmiǎn zhān |
一门叔父吾衰矣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yī ménshū fùwú|yùshuāi|cuīyǐ |
一门叔父吾衰矣,东阁郎君但勉旃释义
【东】《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
【郎君】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任其子为郎,后来门生故吏因称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张铣注:“郎君为炳也……炳父宠为大尉,璩尝事之,故呼曰郎君。”《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张翕有遗爱,乃拜其子湍为太守。夷人懽喜,奉迎道路。曰:‘郎君仪貌类我府君。’”2.通称贵家子弟为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唐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清蒲松龄《
【但】《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又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又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又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又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馬。又《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又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
【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汉书·杨恽传》:“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宋欧阳修《送谢中舍》诗之二:“人生白首吾今尔,仕路青云子勉旃。”李大钊《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诸君本此进行,将来对于世界造福不浅,勉旃。”
【一门】。《左传·定公十年》:“每出一门,郈人闭之。”《汉书·申屠嘉传》:“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颜、閔寧不仕耳。”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唐杜甫《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京兆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李逵﹞
【叔父】1.通称父亲的弟弟。《孟子·告子上》:“敬叔父乎?敬弟乎?”孙犁《秀露集·戏的梦》:“老家并没有什么亲人,只有叔父,也八十多岁了。”2.周朝天子称同姓小邦诸侯为叔父。《仪礼·觐礼》:“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国语·周语中》:“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韦昭注:“天子称九州之长同姓曰叔父也。”
【吾】〔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又《集韻》棒名
【衰】〔古文〕《唐韻》所危切《集韻》雙隹切,音。小也,減也,殺也。《類篇》浸微也。《韻會》弱也,耗也。又《集韻》初危切,音夂。《玉篇》等衰也。《齊語》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又《集韻》倉回切,音崔。《類篇》同縗,喪服也。《禮·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齊衰惡筓以終喪。又邑名。《晉語》公子濟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註》三者皆晉邑。又《集韻》蓑本字。《說文》艸雨衣。秦謂之萆。《詩·小雅》何衰何笠。《石經》作蓑。又《韻補》所類切,音帨。《東方朔·七諫》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疲牛而驂驥。年滔滔而日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矣】〔古文〕《唐韻》《集韻》于己切《韻會》羽已切《正韻》養里切,音。《說文》語已辭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柳宗元曰》決辭也。又叶于姬切,音依。《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