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释义
【夷门】战国魏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因在夷山之上,故名。《史记·魏公子列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2.泛指城门。唐李华《奉寄彭城公》诗:“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3.大梁(开封)的别称。唐唐尧客《大梁行》:“旧国多孤垒,夷门荆棘生。”宋孙道绚《滴滴金》词:“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金赵秉文《上清宫》诗:“暇日登临近吹臺,夷门城下访寒梅。”汉
【筑】《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說文》筑,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釋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筑。顏師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細項。《廣韻》筑似箏而十三絃。《史記·荆軻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又《爾雅·釋言》筑,拾也。《註》謂拾掇。《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又《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音逐。《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筑陽縣。《註》筑音逐。《水經注》沔水南過筑陽縣東,筑水出自房陵東,過其縣。 《
【天都】1.天空。《淮南子·泰族训》:“又况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2.帝王的都城。唐王维《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迴望合,青靄入看无。”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衣冠咸萃於天都,欢欣交通於万国。”3.星名。属于南方七星中的星宿。《晋书·天文志上》:“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盗贼。”4.安徽黄山高峰名。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疎木茸茸中,仰见羣峯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峯,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
【横带】上。《战国策·齐策六》:“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菑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澠之间。”
【国】〔古文〕囗囶圀《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阳】與陽同。見《字彙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又《玉篇》雙也。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