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

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

诗句读音
映带兼苔石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二昔
拼音: yìng dàijiāntái|tāishí|dàn
参差近画楹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四清
拼音: cēn cījìnhuàyíng

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释义

【映带】景物互相衬托。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五:“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曹靖华《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右江和红水河的清流红波,映带左右。”2.照应关联;连带。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独頷高华博大,而冠冕和平,前后映带,遂令全首改色。”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唐人无此映带。”鲁迅《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使仇头落地,而血点一些也不会溅着自己的洋房和洋服,并且映带之下,使自己成名获利。”典

【兼】〔古文〕《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縑。《說文》幷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會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前漢·王莽傳》縣宰缺者,數年守兼。《註》師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韻會》衞公子兼之後。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石】〔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又量名。十斗

【参差】1.不齐貌。《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汉张衡《西京赋》:“华岳峩峩,冈峦参差。”唐孟郊《旅行》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2.纷纭繁杂。三国魏左延年《秦女休行》:“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悵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唐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楹】《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盈。《說文》柱也。《徐鍇曰》楹言盈盈對立之狀。《詩·小雅》有覺其楹。《春秋·莊二十三年》丹桓宮楹。又《禮·王制·桓楹疏》諸侯窆棺之制曰桓楹。又絜楹,順滑澤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或作,亦作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