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虽外发,磨琢终内朗

英华虽外发,磨琢终内朗

诗句读音
英华虽外发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yīng huásuīwài1|4
磨琢终内朗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三十七蕩
拼音: mó zhuózhōng4|43

英华虽外发,磨琢终内朗释义

【英华】1.言花木之美。也引申为在上者之德化。《文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李善注:“英华,草木之美者,故以喻帝德焉。”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秋菊春兰,英华靡絶。”宋苏轼《谢吕龙图》诗之二:“蔀屋之陋,復生光彩;陈根之朽,再出英华。”2.精英华彩。《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浩荡英华溢,瀟疏物象泠。”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曾文正公劝人读七部书》:“《庄子》,诸子之英华也。”3.谓华饰璀璨。《楚辞·大招》:“琼轂错衡,英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磨琢】品德、文章的磨砺修饰。宋曾巩《喜二弟侍亲将至》诗:“政如鲁卫各驰骋,文似机云饱磨琢。”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雍乾以还,词人林立,如南薌、橙里辈,非无磨琢之工,而卒不能超然独絶者,皆苦不知本原所在。”秦牧《艺海拾贝·镜子》:“十七世纪初,一个荷兰的磨琢镜片的工匠,一天到晚把厚厚薄薄的玻璃,磨成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透镜。”

【终】〔古文〕夊《廣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螽。《說文》絿絲也。又《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又《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又《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又《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又《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又《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又姓。《左傳·定四年

【内】〔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奴對切,餒去聲。《說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玉篇》裏也。《增韻》中也。《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又《前漢·鼂錯傳》先爲築室家,有一堂二內。《註》二房也。《韻會》房室曰內,天子宮禁曰內。漢制,天子內中曰行,內猶禁中也。唐有三內,皇城在長安西北隅,曰西內。東內曰大明宮,在西內之東。南內曰興慶宮,在東內之南。又五內,五中也。《魏志·王浚傳註》聞命驚愕,五內失守。又職內,官名。《周禮·天官註》職內,主人也。若今之泉所入,謂之少內。又河內,地名。《周禮·夏官

【朗】〔古文〕脼《集韻》同朖。《詩·大雅》高朗令終。《傳》朗,明也。又姓。《廣韻》出姓苑。又《韻補》叶盧當切。《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