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回遍中国,浩荡入东瀛
萦回遍中国,浩荡入东瀛释义
【萦回】盘旋往复。汉应瑒《驰射赋》:“尔乃縈回盘厉,按节和旋。”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繫舟接絶壁,杖策穷縈回。”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词:“彩楼瓜果祈牛女,蛛丝暗度。似抛掷金梭,縈回锦字,织就旧时句。”清龙启瑞《致冯展云书》:“然每念肫然见爱之诚,与殷然下问之意,未尝不縈回于中而不能自已也。”冰心《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有一件最难忘的事情,两个月来,一直在我脑子里萦回着。”同“縈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若水》:“袁休明《巴蜀志》云:‘高山嵯峨,巖石磊落。倾侧縈迴,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中国】1.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庄子·田子方》:“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韩非子·孤愤》:“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於己也。”汉桓宽《盐铁论·申韩》:“大河之始决於瓠子也,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宋惠洪《冷斋夜话·岭外梅花》:“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
【浩荡】1.水壮阔貌。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宋司马光《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清钱谦益《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鸡头山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崑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唐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仇兆鳌注:“浩荡,旷远也。”金元好问《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东瀛】东海。南朝齐王融《净行颂·回向佛道篇颂》:“咄嗟失道尔迴驾,沔彼流水趣东瀛。”唐刘禹锡《汉寿城春望》诗:“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明何景明《喜戴仲鹖得乡荐》诗之一:“试问东瀛海边住,何如金明池上游。”清龚自珍《水龙吟》词:“乾隆丙午,鲸波不靖,凤山围急。愤气成神,大招不反,东瀛盪坼。”2.指日本。清王韬《<湖山侗翁诗集>序》:“去年闰三月游东瀛,小住江户。”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辞》:“自兹以后,行见东瀛留学界,蒸蒸日盛矣。”杜宣《悼郭老》诗:“人在东瀛心在国,不甘亡命度华年。”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