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
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释义
【英魂】灵。多用于对死者的敬称。唐贾彦璋《王龙骧墓》诗:“茂绩当年举,英魂此地销。”宋陆游《追怀胡基仲》诗:“遗稿何由见,英魂不可呼。”清纳兰性德《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原头野火烧残碣,叹英魂才魄暗销歇。”京剧《杜鹃山》第八场:“你对不起众乡亲,你对不起九泉下烈士英魂!”汉
【游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后因以“游岱”作死的婉称。岱即泰山。明王世贞《题扇》乙之四:“其人有工临池者,有擅长城者,然半已游岱矣,揽之不胜人日曝书之感。”语本《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常恐游岱宗,不復见故人。”李善注引《援神契》:“太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按,太山,一名岱宗。后以“游岱”谓人死亡。唐白居易《得景嫁殇邻人告违禁景不伏》:“纵近倾筐之岁,且未从人;虽有游岱之魂,焉能事鬼?”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岂期游岱之魂,遂协生桑之梦。”清洪亮吉
【去】《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又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又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又《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又《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
【石椁】”。亦作“石槨”。亦作“石郭”。石制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居於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庄子·则阳》:“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錮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泗水又南逕宋大夫桓魋冢西,山枕泗水,而上尽石,凿而为冢,今人谓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工巧,夫子以为不如死之速朽也。”
【渡】《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zdic.net汉典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