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

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

诗句读音
醍醐气味真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qì wèi1
荧惑晶华赤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二昔
拼音: yíng huòjīng huá4

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释义

【气味】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唐杜甫《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宋梅尧臣《答王德言遗柑》诗:“荆州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洞庭美,气味何可参。”许地山《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2.比喻意趣或情调。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唐白居易《白发》诗:“雪髮随梳落,霜毛绕鬢垂。加添老气趣,改变旧容仪。”宋范成大《元日山寺》诗:“少年

【真】同眞。俗字。

【荧惑】1.古指火星。因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名。《吕氏春秋·制乐》:“荧惑在心。”高诱注:“荧惑,五星之一,火之精也。”《淮南子·天文训》:“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文选·扬雄<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李善注引张晏曰:“荧惑法使,司命不祥。”清曹寅《赠武元朴》诗:“説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2.火神名。古小说中称火德神君。唐张说《帝在潞州述圣颂》:“荧惑降精,是为天使。”《西游记》第十九回:“老君自己动鈐锤,荧惑亲身添炭屑。”3.炫惑。《逸周书·史记》:“昔者绩阳彊力四征,重丘遗之美女,

【晶华】光华;光彩。唐陈元光《落成会咏》:“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唐白居易《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

【赤】〔古文〕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尺。《說文》南方色也。《玉篇》朱色也。《易·說卦》乾爲大赤。《疏》取其盛陽之色也。《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禮·曲禮》周人尚赤。《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又《書·康誥》若保赤子。《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又《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註》空盡無物曰赤。又《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又《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又《韻會》赤縣,謂畿縣也。《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