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

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

诗句读音
盈筐盛芡芰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五寘
拼音: yíngkuāngshèng|chéngqiànjì
满釜煮鲈鳜平仄: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mǎn3zhǔlúguì|jué

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释义

【盈】《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音嬴。《說文》滿器也。《博雅》滿也,充也。《易·豐彖》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詩·齊風》雞旣鳴矣,朝旣盈矣。《左傳·莊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禮·禮運》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又《祭義》樂主其盈。《註》猶溢也。又《揚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鮮冽水之閒,凡言呵叱者,謂之魏盈。又國名。《山海經》大荒南有盈民之國。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諸蠻有盈州。又姓。晉欒盈之後。又古通作嬴。《正韻》盈縮,過曰盈,不及曰縮。《史記·蔡澤傳》進退盈縮。《天官書》作嬴

【筐】《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音匡。《說文》飯器。《篇海》盛物竹器也。《詩·周南》不盈傾筐。《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又《小雅》承筐是將。《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註》似筐,故曰戴筐。又牀名。《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註》司馬云:筐牀,安牀也。崔云:筐,方也。一曰正牀也。又地名。《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 《集韻》作。

【盛】《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又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又《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又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

【芡】《唐韻》《集韻》《正韻》具險切,音儉。《說文》雞頭也。《揚子·方言》、芡,北燕謂之,靑、徐、淮、泗之閒謂之芡,或謂之雞頭,或謂之鴈頭,或謂之烏頭。《古今註》葉似荷而大,葉上蹙縐如沸,實有芒刺,其中如米,可以度飢,卽今蔿子也。《周禮·天官·籩人》加籩之實:蔆、芡、、脯。《韓愈詩》平池散芡盤。

【芰】〔古文〕茤《唐韻》《集韻》奇寄切,音妓。《說文》蔆也。《楚語》屈到嗜芰。《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爲衣兮。《酉陽雜俎》今人但言蔆芰,諸解草木書,亦未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云: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蔆。《本草註》其葉支散,故字从支。又水名。《水經注》來需之水,西歷芰澗水。 《集韻》亦作。古文从作。《集韻》从作。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釜】《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音父。《說文》鬴,或作。俗省作釜。《古史考》黃帝始作釜。《易·說卦傳》坤爲釜。《疏》取其化生成熟也。《詩·召南》維錡及釜。《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釋文》釜,符甫反。又量名。《論語》與之釜。《左傳·昭二年》豆區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又山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又《水經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又《韻補》叶府九切,音缶。《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

【鲈】《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數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兩腮,惟松江四腮。《後漢·左慈傳》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註》神仙傳云: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晉書·張翰傳》見秋風起,思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zdic.net汉典

【鳜】《唐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音劌。《說文》魚名。《玉篇》魚大口細鱗斑彩。《爾雅·釋魚》鱊鮬鱖鯞。《註》小魚也。詳鮬字註。《本草》鱖然背有黑點。昔仙人劉憑嘗食石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閒。《正字通》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皮厚肉緊,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名鱖豚。焦氏《筆乗》謂鱖名鮰魚,誤。蓋因鄕語謂鱖爲計,故以鱖本音桂,與鮠近也。又《廣韻》《集韻》居月切,音厥。又《集韻》於月切,音噦。又居逵切,音龜。義同。《本草》鱖魚背有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