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却脊梁,莫教漏泄

硬却脊梁,莫教漏泄

诗句读音
硬却脊梁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ìngquèjǐ liáng
莫教漏泄平仄:仄 平 仄 仄
拼音: mò jiàolòu xiè

硬却脊梁,莫教漏泄释义

【硬】《廣韻》五更切《集韻》《正韻》魚孟切,額去聲。堅牢也,强也。《杜甫詩》書貴瘦硬方通神。又硬黃,唐紙名。《蘇軾詩》硬黃小字臨黃庭。 《集韻》亦作鞕。

【却】《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又訛作。

【脊梁】1.脊背。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故称。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取过丹詔,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浩然《艳阳天》第一○三章:“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他不在乎,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意志、胆量和节操。《朱子语类》卷五二:“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曹禺等《胆剑篇》第五幕:“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有点血性,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夫差

【莫教】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吴教授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锦儿,怎知道我和王七三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漏泄】漏泄”。亦作“漏洩”。1.泄露。《左传·襄公十四年》:“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洩,则职女之由。”《韩非子·亡徵》:“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羣臣之语者,可亡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后人怪问,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宋柳永《玉楼春》词:“乌龙未睡定惊猜,鸚鵡能言防漏泄。”王统照《母爱》:“﹝她﹞不怕漏泄秘密,却总难承认自己是生过孩子的母亲。”2.渗漏。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苇槨桐棺,穿壙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唐韩偓《绕廊》诗:“浓烟隔帘香漏泄,斜灯映竹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