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诗句读音
清心听鸣镝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qīng xīntīngmíng dí
应手看捶钩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ng shǒukàn|kānchuí gōu

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释义

【清心】1.心地恬静,无思无虑。《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清净真人》:“无事则清心静坐,念念对越上天。”2.纯正之心。《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峻节清心,高迈流俗。”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鑑,则奸者股慄存诚,忠者清心可表。”3.指居心清正。宋范仲淹

【鸣镝】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鏑,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裴駰集解:“《汉书音义》曰:‘鏑,箭也,如今鸣箭也。’韦昭曰:‘矢鏑飞则鸣。’”三国魏曹植《名都篇》:“揽弓捷鸣鏑,长驱上南山。”明吾丘瑞《运甓记·帅阃宾贤》:“羽书鸣鏑警常闻,扬鞭静折愁无策。”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鏑。”2.借指战乱。《晋书·后妃传论》:“中原陷於鸣鏑,其兆彰於此焉。”《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虽鸣鏑之酷,未极於斯。”宋王安石《英德殿上

【应手】随手;顺手。多形容技艺高超娴熟或做事得法顺当。《汉书·儒林传·辕固》:“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讨论实解頣,操割纷应手。”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偶见一医僧元达者,解犀为小块子,方一寸半许,以极薄纸裹置於怀中近肉,以人气蒸之,候气薰蒸浹洽,乘热投臼中急擣,应手如粉。”郭沫若《高渐离》第二幕:“不,实在是不周到得很。因为是在外边巡游,一切供应都不应手。”

【捶钩】亦作“捶钩”。1.锻打带钩。《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郭象注:“拈(玷)捶鉤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成玄英疏:“捶,打锻也;鉤,腰带也。”2.喻功夫纯熟。唐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鏑。”唐刘禹锡《绝编生墓表》:“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清黄鷟来《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