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歌
营州歌原文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注释版
营州少年厌(yàn)原野,狐裘(qiú)蒙茸(róng)猎城下。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子。“茸”通“戎”。城下:郊野。
虏(lǔ)酒千钟(zhōng)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千钟:极言其多;钟,酒器。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营州歌译文版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营州歌拼音版
yíng zhōu shǎo nián yàn yuán yě ,营州少年厌原野,
gū qiú méng róng liè chéng xià 。孤裘蒙茸猎城下。
lǔ jiǔ qiān zhōng bú zuì rén ,虏酒千钟不醉人,
hú ér shí suì néng qí mǎ 。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作者高适简介
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刻苦攻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抱。天宝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弃职而去,客游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 高适详细介绍边塞, 生活营州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適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