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不起须弥山,翻著襴衫退步看
诗句 | 读音 |
---|---|
一念不起须弥山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ī niànbù|fǒuqǐxū mí shān |
翻著襴衫退步看 |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 fānshāntuì bùkàn|kān |
一念不起须弥山,翻著襴衫退步看释义
【一念】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南朝梁沉约《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唐陈鸿《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宋陆游《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北魏昙鸾《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须弥山】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铁围山,周迴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清昭
【翻】《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又《增韻》反覆也。通作幡。又通作反。又《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又《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 《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衫】《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杉。《篇海》小襦也。一曰單襦。《釋名》衫,芟也,衫末無袖端也。《束皙·近游賦》脅汗衫以當。又衣之通稱。《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 《集韻》通作襂。
【退步】向后走;后退。《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玄沙师备禅师》:“师与泉守在室中説话,有一沙弥揭帘入见,却退步而出。”《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如前军得胜,只顾向前追赶,直待鸣金,方许退步。”《天雨花》第二九回:“仪贞急急退步,早被血喷满头面。”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退步须从两面退。倘我退一步而他进一步,就只好拔出拳头来。”2.抽身引退。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贪欲》:“予年近七旬,儘宜省事乐閒,息心退步。”《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大王位极人臣,何不退步,跟贫道往峨嵋山中修行?”《花城》1981年第5期:“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