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鸣地正接迹,五马行时尤见情
| 诗句 | 读音 |
|---|---|
| 五马行时尤见情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wǔmǎxíng shíyóujiàn qíng |
| 一牛鸣地正接迹 |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yīniú míngdì zhèngjiē jì |
一牛鸣地正接迹,五马行时尤见情释义
【马】〔古文〕《唐韻》《正韻》莫下切《集韻》《韻會》母下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
【行时】见重于当时。清李渔《怜香伴·欢聚》:“自家京师第一个行时的宾相便是。”鲁迅《书信集·致王志之》:“书坊店是靠不住的,他们象估衣铺一样,什么衣服行时,就挂什么。”
【尤】〔古文〕怣《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音郵。《說文》尤,異也。从乙又聲。《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註》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又《廣韻》怨也。《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又最也。《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註》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又彗星亦名蚩尤旗。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又姓。
【见情】激。鲁迅《呐喊·狂人日记》:“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显露真情。《礼记·礼器》:“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郑玄注:“金炤物。”孔颖达疏:“金能炤物,露见其情。”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牛鸣】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宋王安石《招吕望之使君》诗:“潮沟直下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宋刘宰《癸未寄王甥》诗:“乘兴时来共清话,相望能隔几牛鸣。”参见“一牛鸣地”。
【地正】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殷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汉班固《白虎通·三正》:“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礼记·檀弓上》“殷人尚白”郑玄注“以建丑之月为正”唐孔颖达疏:“殷质法天,而为地正。”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十三》:“其説备於刘歆《三统历》。古时迭用此法,夏则改尧舜所用顓頊之地正,而復上古之人正也。”参见“三正”。
【接迹】“接蹟”。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唐赵璘《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顾炎武《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太平天囯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歷汉文、武、宣、明、桓、梁武、唐宪,接跡效尤於后,至宋徽又更改皇上帝尊号。”见“接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