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
诗句 | 读音 |
---|---|
鄞江水与舜江通 | 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yínjiāng shuǐ1yǔ|yù|yú4tōng |
久矣威名满一同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jiǔyǐwēi míngmǎnyī tóng |
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释义
【鄞】《廣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說文》會稽縣名。《後漢·郡國志》鄞,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註》本鄞縣南之迴浦鄕,章帝章和元年立。又《順帝紀註》鄞故城,在鄮縣東南。又《唐韻》語斤切《韻會》疑斤切,音齗。義同。zdic.net漢典
【江水】即长江。《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高诱注:“江水出岷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岷山,即瀆山也,水曰瀆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江】《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又《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舜】〔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輸閏切,音蕣。《說文》草也。楚謂之葍,秦謂之藑,蔓地連華。又《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傳》舜,木槿也。又有虞氏之號。《史記·五帝紀》虞舜者,名曰重華。《註》駰按:諡法曰:仁聖盛明曰舜。又姓。見《姓譜》。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久】《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又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又《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又《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又《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
【矣】〔古文〕《唐韻》《集韻》于己切《韻會》羽已切《正韻》養里切,音。《說文》語已辭也。《徐曰》矣者,直疾。今試言矣,則出氣直而疾會意。《柳宗元曰》決辭也。又叶于姬切,音依。《詩·小雅》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曰予不戕,禮則然矣。萊音釐。 《正字通》通作巳。音以。與已別。
【威名】声。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蛇作怪者》:“会武陵蛮夷黄高攻烧南郡,鸿卿以威名素著,选登亚将。”《周书·贺拔胜传》:“娄(韩娄)素闻胜威名,竟不敢南寇。”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清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君来仗威名,一言释猜忌。”萧华《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满】〔古文〕《唐韻》《正韻》莫旱切《集韻》母伴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又姓,晉滿奮。又《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又《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又、満、。
【一同】1.古谓方百里之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杜预注:“一同,方百里。”《国语·楚语上》:“齐桓、晋文,皆非嗣也,还軫诸侯,不敢淫逸……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淮南子·本经训》:“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同。各守其分,不得相侵。”高诱注:“方百里为同。”2.一统;统一。《墨子·尚同中》:“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魏书·临渭氐苻健传》:“关中周、汉旧都,形胜之国,进可以一同天下,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