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释义
【阴山】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管子·揆度》:“阴山之马,具驾者千乘。”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阴山,山高马不前。”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明夏完淳《大哀赋》:“翻添月窟之哀,长有阴山之哭。”2.犹阴间。《三国志平话》卷上:“天公交俺宣陛下,在报寃殿中交我王阴司为君,断得阴间无私,交你做阳间天子。断得不是,贬在阴山背后,永不为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如不依此愿,天不遮,地不载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击数牛饗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三国志·魏志·陈泰传》:“遂进军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要取褒姒一笑,向驪山之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来。”2.指战争、战乱。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吴淞入江,逼镇江,登金山望祭明太祖陵。烽火达江寧,俄,退次崇明。”杨朔《蓬莱仙境》:“再往后,我
【灭】〔古文〕《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註》毀其宗廟社稷曰滅。又沒也。《易·大過》過涉滅頂。又火熄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媚。《曹植·夏啓讚》大戰于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
【剑】《唐韻》《集韻》《韻會》居欠切,檢去聲。《玉篇》籀文劒。《說文》人所帶兵也。《釋名》劒,檢也,所以防檢非常。《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矛戟。又操劒殺人亦曰劒。《潘岳·汧督馬敦誄序》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于市,手劒父讎。zdic.net漢典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
【羽书】檄。汉陆贾《楚汉春秋》:“黥布反,羽书至,上大怒。”《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係,羽书日闻。”李贤注:“羽书即檄书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张铣注:“羽书,徵兵檄也。”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清钮琇《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於道。”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亦称“羽毛书”。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2.指书信。
【稀】《唐韻》《集韻》《韻會》香依切,音希。《說文》疏也。《徐曰》當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从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又姓。見《姓苑》 《集韻》通作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