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克孝,位震遗芬

因心克孝,位震遗芬

诗句读音
位震遗芬平仄:仄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wèizhènyífēn
因心克孝平仄: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三十六效
拼音: yīnxīnkèxiào

因心克孝,位震遗芬释义

【位】《廣韻》于愧切《集韻》于累切《韻會》喩累切《正韻》于位切,音壝。《說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廣韻》正也。《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又凡所坐立者,皆曰位。《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註》出位而揖,禮以變爲敬也。又所也。《論語》君子思不出其位。《朱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又姓。明位安。又高麗人呼相似爲位。見《三國志》。 本作。俗作位。字原刻从亻从。漢典考證:〔《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註》出位面揖,〕 謹照原文面揖改而揖。〔《易·艮卦》君子思不出其位。

【震】〔古文〕《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振。《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易·說卦》震爲雷。《詩·小雅》震電。《傳》震,雷也。《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疏》雷之甚者爲震。《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又卦名。《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又《易·說卦》震,動也。《書·舜典》震驚朕師。《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春秋·文九年》地震。《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

【芬】《唐韻》撫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紛。草初生,香分布也。又《博雅》芬芬,香也。《詩·小雅》苾芬孝祀。《大雅》燔炙芬芬。又《揚子·方言》和也。又《汲冢周書》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醜。《註》泯芬,亂也。又《管子·地員篇》芬然若灰。《註》芬然,壤起貌。又《前漢·禮樂志》芬哉茫茫。《師古註》芬謂衆多。又《博雅》毛草也。又姓。《戰國策》晉有大夫芬質。又《韻補》孚焉切。《楊芳·合歡詩》爰有承露枝,紫榮合素芬。扶疎垂淸藻,布翹芳且鮮。 《說文》本作。或从艸。《六書略》又作。又。漢典考證:〔《集韻》《韻會》《

【因】〔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又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又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又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又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克】〔古文〕《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又《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又《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誥》克明峻德。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復禮爲仁。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又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剋。